000470760005_副本.jpg

 

在上巴陵看到復興鄉電子看版中,介紹了基國派老教堂,決定下山後,來三民村找老教堂;桃114鄉道 長三公里,「基國派老教堂」約位於2.7公里左右的左岔路下方不遠處。到岔路口之前,遠遠的就可以望見新蓋的三民長老教會的教堂,而老教堂就位於新教堂下方的溪岸台地之上。 

基國派又名讀法阿,是復興鄉泰雅族的一支。基國派一詞據信是日文,其意義為何如今已不可考,而目前部落內尚且通行以泰雅語發音的-讀法阿-代表部落,讀法阿指的是"魚藤",因為基國派部落就位在大漢溪上游,村內並有小溪蜿蜒,所以部落居民除了傳統農作之外,也有發展小型捕撈漁業。

基國派老教堂文化館,其前身為三民長老教會教堂,因建築風格獨特,在文化局的奔走、促成之下,由文建會認可,轉型成為讀阿法(tuba)部落的地方文化館。

基國派老教堂的入口搭建竹製的牌樓,有濃濃的原住民風味,入口處也放置了三座杵臼做為裝飾, 招牌寫著基國派老教堂文化會館。

000470760004_副本.jpg

進入後,走過一、二十公尺的斜坡道,就來到了基國派老教堂。基國派教堂興建於民國五十二年。

由孫雅各牧師、 陳忠輝牧師、美國青年軍等籌措經費,黃榮泉牧師設計,當時動員了全村居民一起同心協力從蝙蝠洞附近 搬運石塊,以一塊塊石頭堆砌起這座教堂。

老教堂入口採方、圓交疊的形式,表達「通往天堂之鑰」的概念,立面的曲線則為表達「雲端」的意象。除了在立面採用弧線表現柔美之感外,十字架部份也以細工做出曲弧,使教堂的造型在古樸、厚實之外,增加了細膩、優美的變化。

目前已被文建會列為歷史百景之一,桃園縣政府文化局於2004年公告指定為歷史古蹟。

後來,土地產權移轉,新地主打算拆除舊 教堂,將土地另作它用,這才引起地方文化人士及桃園縣政府文化局的關注。於是在文化局的奔走努力下,這棟教堂 終於逃脫了被拆除的命運。政府撥款補助,加以整修以做為地方文化會館,以傳承泰雅族文化。教堂經過重修,於去 年(民國九十三年,2004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耶誕節時落成開幕。

教堂內展出泰雅族的工藝及生活文化的物品。

000470760003_副本.jpg

102/3/24 桃園縣復興鄉三民村 基國派老教堂

arrow
arrow

    Emily&Du老爺的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