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母親節,終於有人幫Emily這老太婆慶祝了,不然,都是沾婆婆媽媽的光,一起慶祝而已。
心願不多也不高,只要一家四口去走走就好,還好這天三個臭皮匠都挺配合的。
早上出門時,Emily就公告了:今天媽咪不當司機蛤!隨你們要去那兒都好。
配合媽咪的喜好,三個臭皮匠就來到賞荷熱門之一的埔里鎮桃米社區紙教堂。
一棟不可思議的紙管建築於2008年9月21號在桃米社區中開放啟用,其實這並不是一棟新建的建築,它的來由與桃米人有著深切的關連-地震。
在1995年的日本阪神大地震後,一位建築師阪茂先生為倒塌的鷹取教會建造了一座紙管教堂,現在這間象徵著地震重建意義的紙教堂帶著不滅的精神遠渡重洋來到了桃米社區,沿續它震災後重生使命。
豐富生態的小池
平安鐘
紙教堂落在青綠的草坪上,進到紙教堂內共有五十八根紙管支撐起整個教堂,室內與室外的長管椅也都是用紙製作的,教堂裡使用溫暖的黃色燈系,給人一種溫馨沉靜的感受。
教堂正面由12扇門所構成,光線可自然透入,交織的光影構成另一種藝術之美。
由58根紙管立柱所搭成的教堂,外面由防水的透光材料所包覆,遠看真的很不像是教堂,我想是因為它建於大地震後,安慰人心的功能居多,富麗堂皇大可不必,與旁邊的水池相映襯,讓人更有寧靜致遠的幽靜感 。
紙教堂旁建有的「PaperDome新故鄉社區見學園區」,裡頭有自然農法的「農之園」,推廣在地農產的「食之堂」,推行創作工藝的「市之集」,藝術與生態結合的「藝之地」,強調學習的「學之房」以及讓人親自動動手的「工之坊」,讓紙教堂不僅是震災後重生的建築指標,也是回歸自然生態的園區。
這一區的建築特色和紙教堂很不同,主要是展現地方特色,用不規則的鋼條形塑出建築的主體,這跟一般的鋼製建築有很大的差異,難度上也提高不少,但營要出另一個開放的藝術空間,也更擴大了紙教堂的功能。
建築內有個Maahapet輕食區,主要是提供埔里的在地餐飲,會依時令推出鮮果汁、蛋糕甜點等,更用無農藥的蔬果做成Pizza,讓自然健康的食物能被大家所享用。
散步來到荷花池走走。
大公子和Emily形影不離,等著幫忙拍照,這天很有心的,就接替了Du老爺的工作。
慢慢散步回園區。
回到入口處,一進入紙教堂園區,可看到一木造建築,被大池塘所包圍,這就是"丁芳池"。
紙教堂園區的所在地,塗龍雄先生所捐賑的,他的父親歷經1917年、1999年埔里兩次地震浩劫,臨終前告訴兒子,這塊留著血汗的土地千萬不能變賣,若有機會,一定要提供作為公共使用。這樣讓紙教堂有了新家。
就進入這生態共和餐房吧!入園券可以抵用餐食。
門票380元,不想讓大公子花費太多,就點了二份套餐。
德式燻腸野菇燉飯
咖哩雞肉燴飯
二份火腿燻雞鹹派,大公子去結帳,再付300元。
吃完,園區再繞一回。
____紙教堂相關資訊______
●參觀紙教堂入園費全票100元,優惠票80元,可全額抵消費。
●抵消費區域:紙舖、瑪夏佛輕食區、Loving 小舖、生態共和餐房、河濱小棧
●折抵方式:除生態共和餐房限一人一券折抵外,其餘區域可合抵。
●園區休園日:每月的第一個星期三為休園日,如遇國定假日則照常營業。
●營業時間:早上9點開園,晚上8點休園,週六延長至晚上9點休園。
回停車的地方,就在這國小對面。
出發,去日月潭逛逛。
車子就停在見晶宮旁的竹石園停車場,散步到湖畔。
日月潭的水位降好多,黃土裸露。
就在這兒休息一下,吹吹風,很悠閒,很舒暢。
再找個桌椅區燒水泡茶嘍!
4點多出發回霧峰Emily娘家去,先到街上買了個蛋糕,回家幫另一位母親~Emily的媽媽慶母親節,大公子也很有心的包了個紅包給外婆。
陪完娘家媽媽,再回家陪另一位母親~Du老爺的媽媽慶母親節,一樣是買了個蛋糕回家,大家一起吃,大公子也同樣有包一份紅包給奶奶。
忙碌的渡過了美好的母親節。
104/5/10 南投縣 埔里鎮 桃米社區紙教堂新故鄉見學園區/ 台中市霧峰區八德大樓Emily媽咪家/ 台中市大雅區自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