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車場入口處的大大門牌,走到蝙蝠洞大約需要15-20分鐘左右的距離。
「蝙蝠洞」這名稱聽起來就感覺是陰陰暗暗而且潮濕的地方,大多數朋友看到應該都不會想要有去走走的慾望吧!我們常走北橫,也都會經過三民,也都有看到蝙蝠洞的指標,但都沒繞進來過,上次會繞進來,是為了拜訪基國派老教堂。
「三民蝙蝠洞」就位於北橫公路往桃園復興的方向,五寮溪的溪谷之間,四周都是青山綠水,而這山洞是渾然天成的大自然奇景,超寬敞的(高20公尺,寬50公尺,深21公尺),堪稱是個北台灣最大的洞穴,可容納千人以上,呈半月形狀,地面由內向外傾斜,類似影視舞台,神工鬼斧之作,一處渾然天成的自然奇景。
從門牌走到蝙蝠洞的路還蠻平坦好走的。
當天,天氣很好,綠樹藍天超美。
蝙蝠洞下坡處的景觀台,繼續往前走可以走到"秋山清泉岩觀音洞"大約需要70分鐘。
由涼亭下切到蝙蝠洞的階梯。
直行階梯到底,有一座小橋,站在上面可以看見清澈透底的溪流,還有小魚悠遊其中。
過了橋,沿著溪岸的步道再往前走,繼續深入,約莫一分鐘,繞過一塊巨岩之後,蝙蝠洞就突然出現於眼前。
走著走著水聲漸大,視線突然豁然開朗,三民蝙蝠洞出現眼前。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蝙蝠洞果真是個巨大的岩洞,令人大開眼界。洞口呈半圓形,洞口的上方岩壁則有泉水 灑落,宛如水濂洞。洞外不遠處即是小溪,溪上游的崖壁有一座小瀑布。瀑布與蝙蝠洞相互輝映。
溪水清澈冰涼,可以脫下鞋子感受一下。
蝙蝠洞內很涼爽的地方,太陽只能從一點的縫隙中照進來,躲在裡面很涼爽,沒有被太陽曬的炙熱感。
這洞穴裡面有清幽瀑布直瀉而下,從洞頂的山泉水直流而下,很像水濂洞一樣,瀑底水質清澈透明,夏天去時很清涼,所以夏季時常有民眾到此烤肉、戲水等等休閒活動。
蝙蝠洞內的溪流,緩緩而流很清涼,但是岩石表面非常的光滑,戲水時請小心安全 。
整個山洞看起來很像小說中高手隱密的地方…哈,而對我們一般人來說,就是個清幽避暑玩水的好地方。
高約20公尺的蝙蝠洞, 人在洞中真的有如滄海一粟的渺小。
站在制高點,有著居高臨下的感覺。
洞內陰暗,而洞外明朗,洞內平台似歌戲院的樓上雅座,自洞內向下俯瞰 ,洞外的瀑布流水、山谷崖壁、山林草木,恰似劇院舞台上的山水佈景擺設。洞內之空間,容納二、三 百人應綽綽有餘。
沿著山壁邊往洞內爬,很難想像如此巨大的洞穴,要多大的水量跟時間才侵蝕得出來。
爬到山洞的最深處後,大概看出蝙蝠洞的成因,以前東安溪的水量應該很壯觀,直接衝擊現在的蝙蝠洞位置,水量的出口又很窄小,所以才會切出峽谷般的地勢。
仔細看洞內的山壁,有些痕跡像是人為的,據說從前泰雅族人把這裡當作採石場,很多房屋的建材是取自於這。
政府為了發產三民的觀光,重新整建蝙蝠洞周邊的步道,洞內周邊的護欄也是新建了,讓人在近距離觀賞的同時也增加了安全性。
收拾背包,出發回程。
走回入口處的小橋,寧靜的波水帯來一股清新。
回到觀景高台,派一位壯丁上看台報告頂上風光。
前往下一站基國派老教堂去。
桃114鄉道長三公里,「基國派老教堂」約位於2.7公里左右的左岔路下方不遠處。到岔路口之前,遠遠的就可以望見新蓋的三民長老教會的教堂,而老教堂就位於新教堂下方的溪岸台地之上。
原本以為「基國派老教堂」的「基國派」是指基督教的某個派別。上網查詢,才得知「基國派」是當地的部落地名,泰雅族語原為「克亞國派」或「克那榖排」,後來演變稱為「基國派」,帶著一點宗教意含的譯名。
進入後,走過一、二十公尺的斜坡道,就來到了「基國派老教堂」。
教堂入口處是一個圓型的拱門,感覺很有古中國庭園設計的風格。
據說這個圓型的設計是一個鑰匙孔,搭配旁邊立面的弧形曲線所象徵雲端,意思就是穿過了這個圓型的鑰匙孔就可以到達天堂的意境。
太陽快下山了。
依依不捨的離開基國派老教堂。
走,覓食去。
105/8/22桃園市復興區三民村 五寮溪溪谷/蝙蝠洞步道/基國派老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