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的古蹟何其多,這回來到安平區。
安平「五行」之圖騰採當時洋行建築樣貌設計。設置用意為見證 19世紀安平在國際貿易上的重要歷史地位,讓民眾了解當時的盛勢風華,但五大洋行中目前僅存東興、德記洋行,其餘洋行僅留遺址。「五行歷史」公共藝術標誌作品設置地點在安北路、古堡街口西門國小旁。設置現場並可見美商唻記洋行遺址花崗石柱,旁邊亦設說明牌。
鄭成功銅像
安平樹屋位於德記洋行隔壁,原為洋行倉庫,現存規模為日據時代增設,戰後改為台鹽倉庫,曾荒廢半個世紀任由榕樹寄生,因而形成特有「樹以牆為幹、屋以葉為瓦」的屋樹共生奇景。
售票處在樹屋前,買1張票,可以參觀樹屋、台灣開拓史料蠟像館及朱玖瑩故居三處古蹟。
先到樹屋參觀。
位在英商德記洋行後方的安平樹屋,原是德記洋行之倉庫,日據時期,為大日本鹽業株式會社之辦公室與倉庫。
後雖為台鹽倉庫,但廢棄後屋頂破損嚴重,屋內長有不少大榕樹,數棵榕樹之枝枒與氣根,盤根錯節,連牆壁都攀爬不少樹根,層層包覆屋頂與牆壁,「屋中有樹,樹中有屋」是對台南市安平樹屋最佳寫照。
北臨鹽水溪畔的安平樹屋,還搭建了一座空橋步道瞭望台。瞭望台可看到鹽水溪畔整片的紅樹林生態,大、小白鷺水鳥棲息於此,與方才神秘的樹屋,很不一樣,這裡有著開闊自然生態之美。
一棟老舍古房被榕樹攀附生根,盤根錯節的狀況,宛若台版吳哥窟「塔普倫寺」。
屋樹共生的關係:因被樹根撕裂使得屋房結構形同崩解,卻也因樹根攀附而使樹幹反成了磚牆的支撐結構。
掀開屋頂讓陽光直接穿過枝葉、榕樹間的鋼製空橋、讓人穿梭於樹屋之間木棧道設計,此一地景藝術,正引出遊客童心探險的樂趣。
然而形成樹、屋共生奇景的原因,是小鳥排泄物!台南安平樹屋導覽員解釋,形成樹齡近百年的榕樹,寄生在屋牆的奇景,來自小鳥吃了榕樹果實,將內含果實種子的排泄物,排泄在屋舍上,種子發芽茁壯,漸漸形成這樣樹根和屋舍盤根錯節的特殊景象。
雖然頭上頂著豔陽,但是遊走在樹屋內搭建的木棧道,卻是一點也感受不到炎夏帶來的酷熱魔掌。微微徐風,從損壞的屋頂所垂下的老榕樹氣根吹來,真是涼快。穿梭其間,陽光透由枝幹茂密的縫隙灑落其中,很有種像是童心未泯的小朋友,在迷宮裡找尋寶藏、探險的樂趣。
安平樹屋曾因為荒廢多時,讓台南安平人一度稱之為鬼屋,現在卻成為安平觀光最熱門旅遊景點之一,也排入了台南旅遊景點的行列。
沿著參觀路線來到台灣開拓史料蠟像館,也就是英商德記洋行。
德記洋行現在變成是蠟像館,記載著以前安平這一帶的人們是如何努力的過生活,蠟像果然是蠻逼真的,拍了一張後,熊熊看到入口處的小說明,禁止攝影,所以就純參觀嘍!到館外才敢拍照。
整棟建築坐北朝南,樓高三層,主樓梯設於正向中央,一樓原為行員宿舍,走道居中,左右各有三間房間,東西南三面均繞以拱廊,二樓空間與一樓房間相似,但走廊圍以綠釉瓶飾欄杆,加上白色粉牆,在風貌上與安平傳統之民宅完全不同。
再沿著參觀路線,來到了朱玖瑩故居。
朱玖瑩,湖南省長沙市出生,遷台後,擔任"鹽務總局局長"長達17年之久,一手策劃台灣鹽務之發展,提昇鹽工生活水平。而朱玖瑩書法領域的才華更是受到外界推崇,是當代顏體書法名家。
目前「朱玖瑩故居」規劃成書法展示館,有朱玖瑩的各式書法作品,其中又以一整面牆的顏體心經最讓人感到驚嘆,尤其午後時分,陽光照射進來斜打在牆上,讓整個作品散發出濃厚的書法氣息。
「朱玖瑩故居」內部最引人入勝的就是以楷書、行書、草書等不同字體寫在牆上的心經,不但成為喜愛墨寶者的『朝聖』地,更是鄰近國小戶外教學的最好場合,現代人少用文房四寶,到此更可以深刻感受到這門傳統藝術,好好去感受中國書法之美。
在「朱玖瑩故居」的外圍有一道透明化的圍牆,讓人一眼就可以看穿這個藝術空間,而故居主體完整地保留了當時的日式木造結構,濃濃的日式風味的建築風格。
朱玖瑩故居有個可愛的名字,叫「因鹽玖定」,望文生義,大概是指朱玖瑩因任職台鹽與安平結下不解之緣,而終定居於此。
日治時代西門國小(安平公學校)校門遺跡:西門國小的前身為安平尋常小學校,創校於大正二年(1913),舊址位於今日的安平開台天后宮,昭和十四年(1939)遷來此處, 如今校舍都已改建,僅操場旁保存舊校門的一對石柱。
103/10/11 台南市安平區古堡街108號 安平樹屋、台灣開拓史料蠟像館、朱玖瑩故居、西門國小
留言列表